• 新闻中心 News

    企业标准化管理和管理体系认证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3/6/4 16:17:30  点击:6797

    邹东

    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企业根据国家、行业的;技术、管理的有关质量、环境安全的标准,结合自身的特点总结建立企业内控,强化基础管理的标准体系,从而达到统一要求、规范管理,确保产品品质、工作效率最佳化。而认证机构从事的管理体系认证,从它的诞生、发展,就是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对内进行系统科学管理审核,对外持续承诺保证,它们应该是有机的整体,是一致的。为了避免为了认证而认证的形式,认证机构应该参与和帮助企业的标准化推进,这样认证事业才有深深的基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生命力。

    关键词:标准化  系统  模块  认证  发展  生命力

     

    一、标准化管理概述

    标准化管理是指符合外部标准及内部标准的管理活动。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具体包括标准的制定、发布、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贯穿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涉及、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及员工。标准化之于企业的意义,首先在于将个人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财富,将企业员工所积累的经验、技术,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固定存留,减少了人员流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的影响;其次,标准化减少了个体经验、技术的差异对产品品质、工作效率的影响。

    二、管理体系认证

    管理体系认证是根据国际、国内各种管理标准建立的系统化、文件化,进行独立的评价的统称,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标准,例如: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ISO27001(信息安全)等,各种经ISO组织编制审核实践的通用标准。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自从1987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为适应人类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界潮流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按照ISO9000的理念和方法,制定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国际标准,并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发展,促使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所涉及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三、企业标准化管理和管理体系认证

    我们说企业在推行标准化管理时,它不仅要按照国家、行业的;技术、管理的质量、环境、安全标准要求,而且也要遵循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总结、编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基础管理的标准体系。同时十分期望借助于认证机构积极参与和帮助,从企业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入手,对内进行系统科学控制,对外持续承诺保证,来推进这种标准化工作。例如: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推进其标准化管理时,按照“岗位标准化、运行流程化、管理制度化、考核量化”四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借助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咨询单位外部诊断,积累管理经验和创新模块标准化管理,从开始标准化建设工作,经历初期探索、目标确立、标准体系形成三个阶段,顺利完成标准体系建设任务。初期探索阶段(2008-2009年):对《岗位操作手册》的梳理,形成设备管理、监控、巡查、收费岗位以及招投标管理的操作手册。通过总结提炼操作方法,推广实施手册,不仅为岗位培训提供了素材,为岗位达标明确了标准,更使岗位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目标确立阶段(2010年):明确提出标准化工作的要求,在3年内完成从基层站所→主要业务→综合管理标准全覆盖的标准体系建设任务,为标准化工作确定了阶段性目标方向。2010年顺利完成基层站所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收费所标准化管理手册(业务篇)》、《收费所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篇)》、《隧道所标准化管理手册(业务篇)》、《施救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篇)》等系列标准手册的制订,不仅为指导基层所区建设的提供了详细指引,更标志着走好了标准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标准体系形成阶段(2011-2012年):公司及时总结基层站所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经验,进一步拓展标准化模块、提炼标准化成果,通过走访学习其他省份高速公路公司标准化管理理念和经验,在对标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提升。2011年主要业务模块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完成,《机电设备管理标准手册》、《路面专项养护管理标准手册》、《日常养护管理标准手册》、《清障施救管理标准手册》、《应急保畅管理标准手册》五个标准化手册的制订,为养护、机电、应急保畅、清障施救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奠定了基础。2012年制订了《综合管理标准手册业务篇》和《综合管理标准手册行政篇》,其内容全面覆盖了公司层级的职能管理,至此公司标准体系形成。

    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一手抓标准体系建设,一手抓标准的落地实施。保证形成一个标准,落实一个标准。2011年上半年在各管理处基层所推行收费所、隧道所标准化试点工作,并于同年6月召开基层所标准化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通过总结试点经验,交流管理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标准化管理工作,下半年在各基层所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企业于年底对各管理处基层所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组织验收,11年达标率74%2012年通过建立基层所标准化管理长效机制,努力将基层所标准化管理工作常态化,顺利完成达标率100%的工作目标。同时全面推行养护、机电、应急保畅、施救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由职能部门指导各管理处开展,逐步将施救、养护等外协单位纳入到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加强监督、考核管理工作。

    在这三个阶段期间我们的管理体系认证一方面要关注企业的标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促使企业标准化的落地实施。从而确保企业标准化建设对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帮助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充分性。努力将基层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常态化,使员工和基层单位能够真正理解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内涵和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管理体系认证和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要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不使标准化工作和管理体系认证流于形式。为此我们的管理体系认证一定要结合企业的标准化推行进程和企业分层次分模块的标准化管理来进行审核。例如:我们对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在其标准化初期探索阶段,我们的审核要对设备管理、监控、巡查、收费岗位以及招投标管理的各种《岗位操作手册》进行审核;在目标确立阶段,我们的审核要对各基层站所的《收费所标准化管理手册(业务篇)》、《收费所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篇)》、《隧道所标准化管理手册(业务篇)》、《施救标准化管理手册(安全篇)》等系列标准手册进行审核;而最后在标准体系形成阶段,我们的审核要对公司主要业务模块的标准体系《机电设备管理标准手册》、《路面专项养护管理标准手册》、《日常养护管理标准手册》、《清障施救管理标准手册》、《应急保畅管理标准手册》五个标准化手册和《综合管理标准手册业务篇》和《综合管理标准手册行政篇》进行审核。只要这样管理体系认证才能深入实际,才能为企业提供增值的认证服务,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为企业所欢迎。

    最后我们认为企业推行模块的标准化管理和管理体系认证是能够有机的结合,企业需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体系认证需要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各种标准的要求、更有效更进一步的向前深入发展,这样管理体系认证才能生机勃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