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机构:北京三星九千认证中心
认证类型:质量管理体系
审核员: 侯俊文 
一、案例背景
受审核企业名称: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
认证范围:火力发电、蒸汽及热水的生产
审核时间:2012年12月19日至 2012年12月20日
审核性质:第一次监督
企业背景: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热电厂(简称热电厂)隶属于吉林油田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成立于1995年,目前总装机容量150MW,配置2台50MW双抽供热机组、1台50MW背压式供热机组;共计有8台220t/h锅炉,其中燃煤掺烧天然气锅炉4台(1-4号炉);煤燃烧锅炉2台(5、6号炉);天气燃烧锅炉2台(7、8号炉);年发电量7.5亿KWh,上网电量6.2亿KWh,年供热量1000万吉焦,承担着吉林油田公司大部分用电量,肩负着油田矿区民用采暖及新木采油厂和新立采油厂所在地区的采油工业区伴热任务。
自2003年热电厂开始全面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以来,热电厂质量控制活动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监视测量等四大过程展开,依据PDCA循环模式,确保达到发电、供热服务全过程质量受控, 曾多次获得吉林油田公司先进单位称号、松原市环境友好企业称号。
吉林油田热电厂广泛采用了DCS系统和美国进口SMAR变送器技术等,全面实现了自动化监测、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操作。电除尘等设备是东北地区电力系统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吉林油田热电厂已建设成为高科技含量密集型企业。热电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吉林油田公司“681”战略发展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发展实力,为吉林油田公司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保障。
案例发生部门:生产运行科
一、现场审核发现
1、蒸汽及热水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锅炉运行→汽轮机运转→产生蒸汽和热水→增压站或换热站→输汽或热水管线→至用户→客户满意度调查。
2、现场审核中发现:
查抽2012.11.26供热生产指标及运行记录:
当日天气:晴有多云、偏西风2-3级、当日气温-17~-7℃;
1#和3#机运行,热网供/回水平均温度88/55℃     
⑴ 抽矿区热网1线:供/回水平均温度80/57℃、供/回水压力0.85/0.34MPa
⑵ 抽矿区热网2线:供/回水平均温度93/57℃    供/回水压力0.85/0.1MPa
⑶ 抽新木热网2线:供/回水平均温度112/68℃   供/回水压力1.03/0.1MPa
⑷ 抽新立热网2线:供/回水平均温度112/67℃   供/回水压力1.01/0.17MPa
3、依据以上生产运行记录数据,生产调度在过程控制中已经安装当地当天的天气情况调节控制热网的供水温度,但发现温度参数上下浮动误差较大。询问主值有无供热工艺参数的规定、怎么规定的、有没有上限和下限的要求?问了2个人均都说按照供热曲线来调节,误差多少不清楚。
于是查抽了本厂目前执行的《供热运行规程》,发现 “第二篇一次网运行1运行参数1.1江南江北一次热网供水温度可按照供热曲线上限5℃运行,供水压力为0.9-1.2 MPa,回水压力为0.1-0.15 MPa。”规定中只有供热曲线上限,没有规定供热曲线下限。供热曲线无下限规定就不可能保障客户终端的供热温度达到要求。
二、不符合项描述
查抽提供的2012.1.1发布实施的《供热运行规程》里“第二篇一次网运行1运行参数1.1江南江北一次热网供水温度可按照供热曲线上限5℃运行,……”规定中没有规定供热曲线下限。
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7.1条款的相关要求。
  三、现场调查及原因分析
对此问题经与领导层沟通后开具了不符合报告单,同时在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中了解到,该《供热运行规程》是2012年初修订发布实施的,但工艺参数内容未修改。实际情况该工艺规定自1998年初次制定后从未修订过,一直使用至今,不能随着设备的老化及时评审和调整。
   四.不符合整改情况实施及验证
    本厂于2012.12.25由副厂长张春生主持组织召开了关于修订《供热运行规程专题会议》,有汽机分厂、供热分公司、生产运行科及相关值长参加并进行了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形成一致意见认为:
1、关于一次网供回水温度问题如不规定下限有可能导致不能满足GB50019-2003《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涉及规范》规定的居民居室设计温度应保持在16-20℃以上的要求,供水温度过高不仅造成能源资源浪费,而且会导致回水温度偏高,使热网循环水泵汽化,对设备造成损坏。 
     2、根据“吉林油田设计院”设计的供热曲线图中的一次热网供回水温度计算公式:
供水温度T供 ==67-1.9X℃
回水温度T回 ==45-0.9X℃
其中:X为室外温度值
3、查看了每月生产报表的运行数据显示:在2012.11月与12月期间共有三个时间段的供回水温度与供热曲线偏差较大,其中:
①11月25日-11月30日供水温度的最大偏差达到供热曲线下限13.4℃运行;
②12月3日-12月7日供水温度的最大偏差达到供热曲线下限15℃运行;
③12月22日-12月25日供水温度的最大偏差达到供热曲线下限13.55℃运行;
4、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采用了一次热网温度下降至热网曲线下限15℃时,连续运行三天,发现仍然能满足热网用户即:居民居室温度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5、综上所述,决定修订《供热运行规程》,将原规定改为“供回水温度的下限设定为供热曲线-15℃运行。
6、查抽整改后2012年12月25日的生产指标及运行方式汇报记录显示:
2012年12月25日天气情况:晴 偏北风2-3级 -27~-19℃ 
热网供回水平均温度:110.7/65.7℃
| 
 供热网   | 
 加热器/热网泵  | 
 供/回水温度(℃)  | 
 供/回水压力(MPa)  | 
 供/回水流量(t/h)  | 
| 
 矿区热网1线  | 
 1-4/2、3、4、5、7、8  | 
 99/69  | 
 0.89/0.33  | 
 7500/6400  | 
| 
 矿区热网2线  | 
 2、3/1、2、3  | 
 102/62  | 
 0.9/0.2  | 
 3600/3400  | 
| 
 新木热网  | 
 2/1、3  | 
 115/67  | 
 1.01/0.10  | 
 786/710  | 
| 
 新立热网   | 
 2/1  | 
 111/65  | 
 1.02/0.16  | 
 770/760  | 
7、整改前后运行参数对比表
| 
 前后对比  | 
 整改前  | 
 整改后  | 
||
| 
 运行时间  | 
 2012.11.26供热生产指标及运行记录  | 
 2012年12月25日供热生产指标及运行记录  | 
||
| 
 天气情况  | 
 晴有多云、偏西风2-3级、 当日气温-17~-7℃; 热网供/回水平均温度88/55℃  | 
 晴 偏北风2-3级 、 当日气温-27~-19℃; 热网供/回水平均温度110.7/65.7℃  | 
||
| 
 热网  | 
 加热器/热网泵  | 
 供/回水温度(℃)  | 
 加热器/热网泵  | 
 供/回水温度(℃)  | 
| 
 矿区热网1线  | 
 1#和3#机运行  | 
 80/57℃  | 
 1-4/2.3.4.5.      7.8  | 
 99/69  | 
| 
 矿区热网2线  | 
 1#和3#机运行  | 
 93/57℃  | 
 2、3/1.2.3  | 
 102/62  | 
| 
 新木热网  | 
 1#和3#机运行  | 
 112/68℃  | 
 2/1.3  | 
 115/67  | 
| 
 新立热网  | 
 1#和3#机运行  | 
 112/67℃  | 
 2/1  | 
 111/65  | 
五、改进成效
不合格整改关闭后,企业不仅修订和完善了供热工艺规程,使工艺参数更加准确和合理,并且在保障居民取暖温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保证采暖期用户有合适的温度情况下,降低了煤、天然气、水、电的消耗,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热源利用率,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又解决了由于供水回水温度过高导致设备损坏的技术难题,同时为企业产品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体现了审核组通过现场审核发挥审核员的专业技能,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目的。